返回上一页
学习是个环环相扣的局
——高一学生跟踪服务过程札记
导语:
刚刚步入高中生活的学生就是一块未经开发的璞玉,家长们也都希望孩子最后能成为无暇美玉。但是,这过程中工匠所付出的心血以及使用的方法,在塑造过程中都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而鸿港的老师们在进行选科跟踪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会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做好选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知道未来的学习方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的也都是要让每个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的人格。
而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不仅能成倍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还能激发联想与创新能力,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凡是硬币皆有正反两面,所以我们在利用导图进行知识整合的同时,也要注意掌握知识与知识的关联性。把握住事物的底层逻辑,进行综合思考。
我会步骤讲解,在使用思维导图为孩子改善记忆力与发散思维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与方法。同时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性格与学习习惯是不同的,同一个方法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所以我们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介绍黄佩佩,一位性格内向,但逻辑思维清晰的女孩。物理、数学成绩相对其他科目较好,也喜欢研究这方面的难题。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但容易跟从他人的思路,而忽略自己辩证思维的培养。再加上学校对学习氛围的严抓,减少了很多学生的课余活动机会。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被限制。所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科目学习与自省。
引导第一步:根据个人习惯列出自己理解的思维导图
其实 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大多也接触过导图。从佩佩给我反馈来看,思维导图很多时候只用于知识点的概括、总结。一直也没想过怎么结合思维导图做自我分析,对于这种思维模式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可以看出,佩佩对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不错的,能有大致的架构,而且思路清晰有条理。
引导第二步:从自身出发,自我反省
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思维导图,其实就是要自己给知识点划一条楚河汉界。先大致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没掌握的、二是自己已经掌握的部分。然后针对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怎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利用这个底层逻辑帮助自己。而对于没掌握的知识点,就一定要弄清楚:没掌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去加强、接下来的学习计划怎么调整等等问题。。
佩佩在经过第二步的引导过后,能大致了解到怎么用导图去分析问题,而调整学习计划却还没有想法。原因也非常简单,我们在接受他人赠与的苹果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接受一个新思维方式的时候,是很难立竿见影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的,在实践中对自己的各方面做出调整。
引导第三步:克服单线思维,将知识点连接成一个网络
凡是 硬币皆有正反两面。思维导图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知识脉络,让原本杂乱无章的问题在整理过后,呈现出最清晰的一面。但是每个知识点都不会只是树形结构这么简单,系统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常常还会基于各个简单的知识点做各种组合。所以只依赖于导图,会曲解和简化原本的系统,而逐渐形成一种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
所以 在佩佩了解了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后,同时引导她如何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充分发扬导图的长处,而规避其短处。这个过程其实是很艰难的,因为学生们之前很少会进行这样的尝试,所以对于这个方法只能通过自己的抽象思维做想象。所幸,佩佩的数学很好,在数学上运用过类似的方法。所以就要用她擅长的科目,帮助了解这个方法。更重要的事是,人们在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容易因为不得要领而产生畏惧心理。更要用她擅长的东西,告诉她:你看,你曾经做到过的,这并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抽象、那么困难。
引导第四步:做出积极的心理暗示,完成自我实现
什么 是自我实现的语言?就是,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自己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就会把事情朝着这句语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证明,你是对的。所以我们会爱上自己的哪一句话,其实就会导致事情出现哪一种的结果。
佩佩 的性格偏内向,对自己也没有特别强的自信心。所以在和我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表达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而作为一个老师,我是知道她的真实实力,也充分相信她是可以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的。所以每次在聊天快结束的时候,都会引导她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她成为更自信,更坚强的人!
总结:
每个方法运用在不一样的孩子的身上,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而怎么把效率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有充足的认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做出反应。如果今天换成是一个对自己有着充足认知,自信又带有点骄傲的学生,肯定又会有不一样的对话模式。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意识到,根据每个学生做个性化的规划方案,是件复杂而又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