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案例分析:泯灭创造力=消灭又一个牛顿
近期有机会和很多高一的家长攀谈,能体会到每一位家长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热切,却也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仅仅止于心情,没有真正行动,并不去思考现在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高三的手足无措,看到很多孩子的成绩单,我会常常着急,为什么每科几十分的成绩家长不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纠正,任由孩子自暴自弃?看到有些孩子完全没有规划,不去思考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仅仅沉迷于狭小的空间寻找些许自信,甘做“井底之蛙”;说这些,其实我更想表达对学生新学期入学的启蒙教育,或者具体来说是创造力教育,我从来不去对成绩差的学生表达对他们的失望,我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别人无法比拟的力量,我们应该去引导、去探索埋藏于孩子心底的那份力量——创造力!把创造力放到学习上,发现孩子擅长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予以发挥放到大;把创造力放在校园生活,鼓励孩子多去尝试观察,自身的实践能力就能发挥出来;把创造力放在应对挫折困难上,就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培养自己不屈不弃的精神,这样,孩子们就能更加自信的面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远远优于强压式学习!父母老师常常在我们耳边教诲,学习成绩为重,高考考场一分钟,学校学习十年功。那是否大多数的家长,都选择左右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成为了学习的奴隶,只为学习成绩而学?殊不知,这种做法,是亲手断送了孩子的未来,这便是旧式的教育!高考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就是希望多一些具备创造力思维的孩子!孩子未来的成功,肯定不是偶然所得,是需要准备的,成绩、心态、对待事物的思维能力等等都需要准备,才不至于当苹果砸到头上的时候,不是去思考,而是选择抱怨或者吃掉!能够在未来做自己喜欢同时又适合的事情,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们对孩子前期的认可与分析恰恰是孩子自信心树立的源头,也恰恰是成绩出现惊喜的源头!
本期谢同学,对生活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自信心,父母选择尊重鼓励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乐!管同学的母亲更是在交流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性接受孩子的不足,倾尽全力给与孩子机会,积极鼓励成就孩子的自信,精神的力量孩子更会受用一生!
北京东直门中学,谢同学,拿到了同济大学50分的加分,最终被录取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类专业!
考生2018年高考639分,这个裸分只能上北科大,有了加分,直逼同济大学,这个学生事实上没有什么太有价值的奖项,但是写过一篇交通方面的论文,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从论文的详实度、实践过程等方面我都感觉非常满意,这篇论文并非找机构随意发表的假大空类文章,因此鸿港教育的老师决定以此为着眼点帮他尝试自主招生。目前在自主招生申请中奖项的确很重要,但找到学生的特点同样可以获得一些机会,最终学生幸运的通过了同济大学的考试,拿到50分加分。从这里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自主招生要的就是有特点的孩子,所以申请材料中如何突出学生的特点对于拿加分也极为重要。当然,这个学生也属于极为幸运的一类学生,但如果没有家长当初的坚持,没有多给孩子尝试,恐怕录取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如果能早做准备,高一高二阶段家长就多注意收集相关信息,参加竞赛,多多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和尝试,学生拿到加分则会更有保障去圆梦名校。
河北邯郸致远中学 管同学,获得北京化工大学40分加分,最终被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这个学生的家长从孩子高二开始找我做的自招评估,而后报了一对一服务,两年沟通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长鼓励孩子的同时尤为理性,正视孩子的成绩不及格问题,正视孩子的强科弱科变化,其实刚刚看到学生成绩单多门不及格时,我也和家长嘱咐:考生目前成绩自主招生的通过率会大打折扣。然而家长始终坚持要给孩子机会,勇敢尝试,利用假期让孩子接触计算机编程及设计等,希望在计算机方面有所认知,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最后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通过了三所大学的海选,结合成绩状态,最后选择了北化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最终拿到40分加分,成功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如果没用加分,对于一个不到600分的河北考生,来北京上211大学着实不易。从这个学生的历程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家长教会孩子理性,而且要不断的鼓励,正是这种教育让孩子在自招面试中表现突出,获得加分。